“那条约签订之后呢?帝国将何去何从?”明治天皇问道。
“国内百废待兴,对外还要抗击俄国收复故土。至于外交上吗……”西乡从道看了看天皇的脸色,想了想还是继续道:“暂时,我们可能需要依附清国。”
说着这话,西乡从道心中也有些无奈,身边的几位大臣们,都低下了头。
“我们是否还可以投靠英国?”明治天皇问道。
“恐怕不行了,英国人只会结交强者,现在为了对抗俄国的扩张,英国人最好同时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扶持中国人。之前他们的答复不是已经很好的说明一切了么?此时的日本,在英国人眼里可能只是一个可以获取好处的对象而已。他们会借给我们的钱,但是那是为了控制我国的经济。他们会给我们提供军械和物资,但是那是为了让我们拖住俄国人。”胜海舟对西方从来没有什么好感。
此人曾经指掌幕府海陆军并且在明治维新的初期担任过参议兼海军卿。而且还是伊东佑亨、陆奥宗光的老师。不过这位日本政界的元老与那些主张脱亚入欧的学生们不一样——他本人是个亲华派。
“在中国和俄国人的争斗中,如果中国人赢了,日本还可能当一个跟班。但是要是俄国人赢了,恐怕屠杀和同化将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到时候,也很有可能多少年后,日本会成为俄国的海外省”。
“朕明白了。那么就尽快和清国打成协议吧,有了哪些精锐老兵做支柱,至少防御现在的俄国人还是够的。”明治知道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但是最关键的是人,没了人,尤其是哪些日本帝国二十多年来积攒下来的精华,绝对不能就这样完了。
而除了这些之外,日本还需要通过妥协,从大清和外国获得生存下去的粮食和资金,前者作为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础必须得到保证,而后者更多的则是要应对堪称天文数字的赔款。而解决了生计问题后,作为天皇,他还需要将国民重新凝聚在一面新的战旗下。而这个战旗所指,无疑就是现在已经对日本发动侵略的俄国人!
俄国的背叛对日本的打击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对民间的舆论和民心影响则更为深远。当俄国人对日本举起屠刀的时候,日本人普遍对西方列强产生一种极强的敌视与畏惧。而在和清国的战争期间,日本对自己旁边的那个老大帝国又重新从蔑视转向敬畏。日本民族中的媚强心理此时又占据了上风。
作为一个岛国,天生就对大海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日本一直想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经过明智维新二十多年的准备,日本终于在此前有了一支在世界上都数得上的舰队。但是结果如何?仅仅两场战斗,强大的日本舰队灰飞烟灭。而陆军呢?虽说他们比前辈走的更远,但是面对单兵素质、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均远胜于日军的中国陆军,日本陆军以士兵的鲜血为代价,让日本人充分意识到了对方的强大。
俄国舰队曾经是日本唯一的希望。但是现实有一次告诉日本人——你们的想法真是太过幼稚了!日本永远想不到,在日本最困难最危急的关头,他们的盟友俄国,却给了日本最致命的一刀!
随后的谈判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已经被逼的走投无路的日本最终还是几乎全盘接受了清廷方面的条件。四千三百万英镑的赔偿将在头三年中支付总额的百分之四十,剩下的百分之六十需要在随后的七年中逐年支付。
即第一年交付四百三十万英镑,第二和第三年分别交付六百四十五万;后面七年考虑到利息问题,每年需交付四百万英镑。
这样的支付方式,一方面是为了更长久的控制日本的经济和政治,另一方面,也是给日本留一点儿喘息的余地。否则真的要日本不吃不喝么?
十二月三日,日本政府照会俄国驻华公使喀希尼——其时俄驻日公使希特罗渥也已经逃至天津——要求非法占领日本北海道室兰港的俄国军队在七日内撤离,逾期未撤离者,日本方面将通过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各种手段将其驱逐出日本境内。
此时俄国远东舰队总司令阿列克谢耶夫仍然在西贡滞留,马卡诺夫则率领舰队在海参崴及滨海地区征召雇佣兵,室兰港仅有陆军一个师的部队和少量水兵驻守,并和日本第七师团对峙。俄国方面在收到日本方面的警告后,立即发布公告,称俄国占领室兰是有协约依据的,日本方面应遵守协议,无权驱逐俄国士兵。同时,俄国也不畏惧日本方面的警告。
另一方面,俄国还要求日本方面履行日俄第二密约,让出三个港口给俄国,否则,俄国将动用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一切手段自行夺取。
随后,日本方面立刻反驳。日俄签订的密约,是基于俄国的对日借款的。其中虽有‘将室兰港抵押’的字样,但这是在基于日本方面无法偿还对俄借款的前提下有效。当前,日本方面并没有拒绝归还对俄贷款,同时也没有证据证明日本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归还,因此俄国提前抢占室兰是违反万国公约的。至于日俄二次密约,因俄国方面首先毁约,日本方面并未拿到相应贷款(实为武器),因此无效。
俄国方面当然不认可日本的说辞,但同时,英国方面却发布公告,称基于万国公约,日本国和俄国的合约有效,但正如日本国所出示的证据表明,目前合约仍在履行期内,因此,俄国单方面抢占室兰是不理智的行为,希望俄方保持克制。
英国的公告表明英国方面对日本诉求的支持。俄国人立刻感觉到不妙,于是喀希尼紧急要求会见奕訢,然而为时已晚。在英国公告发出后,大清总理衙门立即回应:虽然日本单方面发动对华战争,对此,大清帝国坚决予以抵抗并保留一切报复之手段。但作为亚洲地区负责人的大国,中国方面认为中日之间的战争不应扩大化,以免影响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云云。
随着日本突然对俄强硬,以及英、中相继发表声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仨衰货一定是打成了某种协议。于是不光是俄国人,法国公使、德国公使都急了,三国开始频繁的拜会英国公使和大清总理衙门,当然,这期间,没人去关注日本代表团——除了李鸿章偶尔来看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