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早儿的家,位于市郊一个靠江边的小村庄里。
十分钟的车程后,海龙按早儿的指引,将车停在了一座夹在洋房别墅中的两间低矮小平房门前。
等大家统统下了车,海龙打开后备箱后,小早儿赶紧真诚相邀:“叔叔阿姨,姐姐妹妹,到家里坐一会吧。”
说着,小早儿的双手,已经提满了购物袋,她又朝那几只实在提不走的购物袋望了望。
大家又被孩子的率真,惹得一阵暗乐,忙一起帮她把所有的购物袋提着,跟在早儿身后,朝她那黑漆漆的家里走去。
早儿好像连门都没锁,朦胧的月色下,只见她转过身去,用小屁股轻轻将家门推开后,放下手里的东西,然后摸索着,在门边打开了屋灯。
一只十五支光的白炽灯亮起,?大家看着眼前的一切,立即心头一酸。
大家现在进入的,应该既是早儿的客厅,又是她的厨房兼杂货间。
弱弱的灯光下,早儿客厅的正中间,摆着一张老式小条几,小条几上黑糊糊的已经看不清颜色,条几的中间,斜靠着两个铝合金照片框。
框中是两张黑白遗照,照片倒是非常清晰,是两个正值英年的一男一女。
遗照前,是一只精致的小白瓷碗,小碗里是满满的香灰,和一些未燃尽的香茬头。
不用再问,这肯定是孩子早去的爸爸妈妈了。
条几的左边,盘着一座单锅小土灶,土灶上边的墙壁上,虽有经常擦洗的痕迹,但还是油腻腻,脏兮兮的一大片。
灶后的膛口处,放着一只木头小板凳,旁边推着一些整整齐齐的豆秸,和一些干枯的细木枝。
这土灶的旁边,是一个双层小碗柜,透过碗柜那干干净净的蒙纱,可以看见碗柜里,摆着一把挂面,两包方便面,一碗黑黄的剩饭锅巴,还有几样简单的餐具和油瓶食盐。
客厅的前左角,摆着一台蒙着旧床单的缝纫机,缝纫机上放着两只塑料盆,盆边挂着一条白毛巾,盆里的漱口杯里,插着一支红色的牙刷和一条半瘪的牙膏,
缝纫机的旁边,停着一辆已经没了挡泥板,却擦得油亮的双杠自行车。
自行车的左车把上,挂着一个自制的帆布大书包,书包里鼓鼓囊囊。
右侧车把上,还挂着一条下河摸螺抓鱼的黑色水裤,水裤上,已经是密密麻麻的塑料补丁。
自行车的后面,是一座铁皮的小粮仓,粮仓的正中间,还贴着写有‘五谷丰登’的红色长纸条。
粮仓的平顶上,放着早儿的雨披,雨鞋和几件下地的粗衣护,另外还有一些钉耙,镰刀,秧绳等农家常用的种地小工具。
早儿的客厅里,除了还有一张折叠式小餐桌和三张塑料凳外,再无他物。
并没有因家贫,而有过多自卑的早儿,忙用自己的洗脸毛巾,把那三张塑料凳子擦了又擦后,挨个送到三个大人的身边。
一见凳子不够用,早儿忙跑进自己的卧室,端了一张家里最好的木质椅子出来,她快乐的把小念彤按在了椅子上。
大家哪里肯就坐,又一起进了早儿的卧室。
孩子的卧室里,虽简陋得只有一床一柜一桌,但却被早儿整理得亮亮堂堂一尘不染。
卧室里最大的亮点,就是早儿书桌那面的墙上,被贴得满满的奖状和各种获奖证书。
奖状下面的书桌上,是几座小书山,还有一台底座被透明胶布缠着的小台灯。
小台灯旁边,有一只头戴式电筒,还有一个小电池正在充电,这大概是早儿晚上去逮青蛙抓黄鳝的工具了。
满眼找寻后?,大家才突然发现,这组电筒,竟是早儿家里唯一的家电。
海龙皱着眉头先出了早儿的卧室后,见早儿正坐在土灶后面,已经生了火开始烧水,锅面上,已经摆放了四只洗好的小碗。
跟出来的小念彤,可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烧水方式,她好奇得去把早儿拽起来,然后自己坐到那小板凳上,开始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往灶膛里猛喂柴草。
就一分钟,小念彤已经成功的将灶火消灭,让客厅里立即烟雾弥漫,急得她坐在那里一边手忙脚乱的哇哇大叫,一边拼命朝灶膛里吹气。
早儿笑着,去把已经是满身碎草,如同花脸猫的一般小念彤拖出来,然后把满膛的柴草拉出来,才又重新点燃了灶火。
害着羞撒着娇,小念彤扑到爸爸的怀里,她将花儿一样的脸蛋儿,在海龙那洁白的衬衣上蹭了蹭了后,又回头冲妈妈和冷灵儿吐了吐舌头。
冷灵儿又忍不住的被小念彤逗乐,尹思燕却没笑出来,她也去把小早儿拉了出来。
将这个已经能自食其力,懂事乖巧的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尹思燕动情的眼泪,不可控制的流了出来。
抱着小早儿,尹思燕情不自禁着想起了自己的过去:
那个时候,自己也是小早儿这个年龄,父母不在亲人无一,她还带着一个才断奶的妹妹。
两姐妹当时虽然生活在大都市里,却一样是无人关心无人管,她硬是一边上学一边带妹妹,一边捡废品一边给妹妹治病。
那种日子,苦得都不如现在的小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