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剧本!”说着,刘振伟将夹在肋下的一叠手稿递到了周兴盛的面前。。
周兴盛反应过来,知道自己现在是今时不同往日,早就不是原先那个半宅男了,而是一个天才型的人物。凭借着他三个剧本,本本票房卖座,他早就成为了香港影坛最顶级的编剧。虽然在艺术层面他还远远称不上大师,但对于市场的把握,在香港影坛而言,他自认第二,相信没人敢认第一。
有本事,那就也连续写出三个超级卖座的剧本来?
没人敢保证,所以自然而然的也就没人敢在他面前装样,他也就成为了编剧眼中的顶级大拿,所有人都希望得到他的指点。
刘振伟有此想法,也不足为奇。
刘振伟此人,编剧功底很厉害,《大话西游》、《东成西就》、《赌圣》等等经典之作都是他一手操刀构思的。另外,诸多香港电影里都会在编剧这个注释里出现一个叫做“计安”的人,周兴盛以前常常误认为是香港某个著名编剧,甚至误会为许志鞍,但后来才知道,“计安”只是刘振伟的一个笔名而已。
就像“金庸”这个大名鼎鼎的称谓也是笔名一样。
刘振伟和王佳卫早年间打赌,用《猛鬼差馆》里的角色“计安”和“金麦基”为各自编剧时的笔名,王佳卫最后是死不认账,但刘振伟却兑现了承诺。当然,“计安”这个笔名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了,说是刘振伟得罪了向胜这位大佬,不敢用真名编剧,只能以笔名出现,化名“计安”,意指忌讳义安。
周兴盛相信有以上两个原因,不过想着刘振伟用“计安”这个笔名,或许还带着一丝文青的心里。
笔名这事,古代就有。近代也有,现代就少了。
以前用笔名写作,或许是忌讳什么,所以就不敢用真名。但久而久之,笔名不知道什么时候竟成为了一种文雅的表现。用笔名成为了文学界的一种习惯。刘振伟用笔名。多多少少也受了这方面的一点影响。
近代的时候,写作用笔名蔚然成风,金庸是最为人所熟知的。
那个时候,还发生了用一件有关笔名的大事。放在后世,当然是趣闻了。
因为那个时候,正值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各种社会关系复杂。为了掩饰身份,不少男作家喜欢用女性笔名,混淆别人攻击的目标。巴金化名欧阳镜蓉;矛盾的笔名既女性化之余又带点中国味,名叫冬芬、四珍。有的男作家还在女性笔名之后缀上“女士”二字作为强调,诗人刘半农自称“范奴冬女士”,周作人则为自己取笔名萍云女士、碧罗女士,而郭沫若则在国外流亡期间以自己妻子安娜的名字作为笔名的。
以刘振伟的功底,拿着剧本来找他,周兴盛第一时间觉得惊讶也无可厚非。
虽然等到刘振伟巅峰时期过去。刘振伟编剧的作品在周兴盛来,几乎都是一大堆垃圾,《东成西就20》什么狗屎一样的东西。但刘振伟的巅峰时期还没到不是?现在而言,刘振伟正处在上升的初期。
拿过剧本,周兴盛第一眼过去就差点傻掉了。剧本的名字竟然是《大话西游》!
后世,直到995年,刘振伟才开始编导《大话西游》的第一部《月光宝盒》,但现在才多少年?96年!和995年隔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居然就已经编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