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11事件》上映,这是周兴盛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编写,用好莱坞模式拍摄出来的一部灾难片。
票房还在其次,全球总票房达到了6亿美元,不高不低,算是梦工厂的正常之作;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影射了恐怖主义,而且影片中被飞机撞倒的大楼直接是拿五角大楼和世贸中心来做靶子的。
以至于影片热潮涌起之后,许多在世贸中心上班和在五角大楼上班的人居然因为害怕果断辞职了,并且纷纷在媒体面前表示影片中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他们需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
事情的后果很严重,五角大楼还好一点,毕竟是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世贸中心就惨了,内部的很多公司被迫搬迁去其它地方,导致世贸中心这个世界一流的办公场所居然冷清了下来。
可想而知,世贸中心所有者的怒气该有多大。
《911事件》还没有下画,世贸中心就对梦工厂提出了抗议,并且表示会采取法律手段。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世界人民看了一场热闹和笑话,美国人民也看了一场热闹和笑话,美国政府同样是站在一边看热闹和偷偷的笑:两个傻x。
直到三年后,2001年的9月11号,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民航客机悍然的撞击五角大楼和世贸中心,导致世贸中心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楼遭到破坏,五角大楼被撞塌了一角,直接造成了3000多人死亡,数千亿美元的财产损失,美国政府、美国人民、世界人民才清醒过来,尼玛。居然来真的!
顿时之间,98年的《911事件》这部电影浮现在了全世界人民的脑海里,所有人都在好奇,这到底是巧合,还是预言?或者是恐怖分子看了这部电影才有了这个念头,而且就选择在了9月11号这天?
有美国媒体评论说应该限制《911事件》这样的电影,因为会让恐怖分子有样学样,将恐怖分子教授得更加的恐怖。
也有美国媒体讽刺说《911事件》这部电影根本就是在提醒美国政府要注意这类的恐怖袭击,谁知道政府根本就没有做任何的防御措施,所以才会酿成今日的悲剧。然后这家媒体就猛烈的抨击美国政府的政策。高呼政府这是在眼中浪费纳税人的钱。
当然,这事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周兴盛的名声更响亮了起来。
一方面是敬畏,拍部电影居然酿成了现实的大悲剧恐怖事件。
一方面是佩服,飞机撞大楼这样的事情都能够想得出来,而且现实生活中居然也撞击成功了。
与此同时,周兴盛也因为这事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主要是来自美国政府。
不过此时的周兴盛已经今非昔比,不仅是香港的超级富豪,在香港拥有广阔的人脉。而且还是世界级的超级富豪,在美国华尔街、各大财阀之间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美国政府想要动他都不是那么容易。
……
1997年,周兴盛再次跟随在索罗斯背后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搞风搞雨。混在国际游资之中,大肆的抛售泰铢,彻底打垮了泰国的金融市场,并在同年携大胜之势扫荡亚洲其它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一起瓜分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亿美元的财产,周兴盛个人独吞十亿美元。
在这件事上。周兴盛没有半点的心理负担,即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厂、银行大量倒闭,物价上涨,民众生活困难,一片哀鸿遍野惨不忍睹的景象。
而之所以说再次跟随在索罗斯身后,是因为1992年的时候,周兴盛已经跟随了索罗斯一次,不过那一次不是在亚洲掀起狂风暴雨,而是直接把矛头指向了英国。
话说,自从他成为港事顾问之后,港英政府一直看他不顺眼,多次打压他,并在亚视问题上卡他的脖子,扯皮不断,周兴盛早就有一口恶气在心口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所以才忍辱负重,想着十年报仇君子不晚。
1992年间,索罗斯开始对付英格兰银行,机会千载难逢,周兴盛怎么可能会错过。
当时,索罗斯一个人出动了一百亿美元,周兴盛为了报复,调集了自己的资金以及筹借来一笔资金,总共投入了三十亿美元。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作战。
1992年9月份,两人又联合了其它一些基金和跨国公司攻击英镑体系,先是欧洲各国疲软的货币,使得各国中央银行不得不拆巨资来支持各自的货币价值。9月15号,两人放空英镑,当天就奏效,英镑兑马克的价格一路狂跌,到晚上收市时,英镑兑马克的价格已经跌出到了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
第二天,也即9月16号,英国政府即便是动用了将近三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依然支持不住,不得不退出了欧洲汇率体系。这一天,是英国的“黑色星期三”!
周兴盛报了一箭之仇,但有钱不赚是王八蛋,所以再接再厉,并在之后的作战中,先后打垮了意大利和西班牙政府,迫使意大利里拉和西班牙比塞塔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这一战中,索罗斯大放异彩,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作是“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成为了金融市场上令人闻风丧胆的超级大鳄。
周兴盛隐身幕后,大发金融战争财,个人独赚八亿美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