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和重视文科,忽视理工有着重要的关系,老张把钱投出去了,但是却没有管好这笔钱,换句话说,就是张作霖太信任那些读书人,认为教育要足够的自由,结果把钱都浪费在了错误的方向,没有收到足够的成效。
奉天的底子很薄,就算拿出财政的百分之四十,也很难满足教育的需要,因此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实用人才的培养上面,重点发展师范,理工,以及医学之类的专业,为奉天的工业化提供人才,至于文史之类的专业则要放一放,张廷兰突然觉得很有必要和老张谈一谈教育的问题。
他正在思索着呢,张学良则是绘声绘色的将痛骂杨述庆的情况说了出来,老张听了之后,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廷兰,杨教授是知名学者,未必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吧,对于有学问,有本事的人我们还要尊重,人家是国士。”
老张这一批军阀对于读书人都有相当的尊重,执政后也给予他们太多优待,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因此听到张廷兰痛骂一个教授,他本能的反对,只是张廷兰地位特殊,如果换成别人老张只怕就要开骂了。
“黄河水浊,长江水清,但长江水也可泛滥成灾,淹没数省之地,黄河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泽被苍生,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一切都在一个度。”
张廷兰把嘉靖皇帝的黄河长江之论拿了出来,放在眼下的情形,正好十分合适,学术要自由,教育也要重视人文,但是一方面要看所处的时代,一方面要控制程度。
如今中国被枪炮打开了大门,九州国土任由洋人横行,黎民百姓饥寒交迫,这个时候自然要将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与强国有关的东西上面,靠吟诗,靠写文章是赶不走侵略者的,只有铁血,只有枪炮才能振兴国家。
而带来先进武器,强大的军力的就是理工科人才,就是工业化的生产能力,这个时候再把宝贵的资金投在文科上面,实际上是对民族的犯罪。
“七大爷,这些文人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就比如繁简字之争,繁体字书写认读都困难,一个人要想熟练使用繁体字,至少要五年时间。对于普通人家,他们根本无法让一个孩子五年的时间不做任何事情,光是读书,这就是一道无形的大门,阻断了普通人求知之路,只有那些家庭殷实,有读书传统的人家的后代才能识字学习。”
张廷兰说到这里,老张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精芒,神情有些痛苦,张廷兰正好说中了他的心事,老张年轻时靠着先生的施舍,才念了一段时间的私塾。不只是他,张作相也是如此,只念了两三年私塾,就不得不放弃学业。
“七大爷,如果使用简体字,只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认全常用字,学会基本的读写,也能够继续深造。如果大范围的推广简体字,很多普通百姓的子弟就能够入学读书,他们就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偏偏有一大批文人死命的阻止,他们说什么文化传统,说什么书法美观,说什么造字法,不论有借口多少,我只总结一点,那就是提高门槛,垄断知识!”
老张何等精明,他只是没有往这方面想而已,张廷兰点破之后,老张豁然开朗,没错,那些读书人的确有着自己的算盘。繁体字难学难写,耗费时间长,普通人家承受不起,自然就只有他们的后代能够去读书学习,他们这个圈子的竞争压力就小了很多。
纵观民国,父子兄弟都为文化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是垄断知识的结果。而后世教育普及之后,这种情况就没有了,即使父辈名望卓著,子女不努力,一样会被淘汰,贫家子弟和富人虽然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有些吃亏,但是放在民国,他们连入场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明白了,明白了,这些读书人果然心眼儿太多!”老张苦笑着说道:“廷兰,你脑子就是机敏,看得透彻啊,以后奉天办教育就要推广简体字,美不美观老子不管,老子只管实用。”
张廷兰在北大大闹一场,很快就成为了最大的新闻,著名教授被无名小辈挑战,绝对是爆炸性的东西。
当时在场的学生凭借着记忆,将两个人的对话都写了出来,尤其是张廷兰所说的东西,更是尽可能的做到一字不漏,全部登载在了报纸上,杨述庆也呼朋引伴,联络了一大批文人,开始写文章,讨伐军阀崽子污蔑教育,玷辱学者,一时间这股舆论风潮之大,竟然超过了对君宪的讨论。
这让张廷兰都始料未及,大太子袁克定在了解了情况之后,特意找到了张廷兰。
“廷兰,还是你有本事,这么多年,那些教授指着鼻子骂我们,我们却不知道怎么还击,你可是给我出了一口气啊。”
“大公子,我认为对付这些文人,不必打,也不用怕。而是要去争,争夺舆论权力,不能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说得太好了,廷兰,我眼下有点难处,你帮我想个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