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元年四月下旬,一名年过六旬的老臣进京向洪熙帝述职,此人就是以刑部尚书头衔兼任交趾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的黄福。
永乐三年,南方交趾动乱,永乐帝任命黄福去两广治军。
动乱平息后,交趾大治,人心悦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成为明朝有名的新治之邦,黄福也得以在边疆为官十九年。
洪熙帝登基后,认为黄福为人过于谨慎,不宜继续担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故而将其召回,以荣昌伯陈智接替他,回京后兼管詹事府,并辅助太子朱瞻基。
黄福是洪武帝时期的四朝元老,曾经担任过京城工部尚书和刑部尚书,在朝廷威望甚高。
当他在大殿上觐见洪熙帝时,文官队列中的李云天暗自打量着这位身材消瘦、发须皆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
虽然黄福是被洪熙帝以为人过于谨慎,另外就是年事已高的理由调回来的,看似是对他的优抚,但李云天知道,这里面别有内情。
黄福被派往交趾的任官的时候,永乐帝还派了另外一个人去,这个人就是内侍马骐,作为交趾的镇守中官。
永乐时期,在外地镇守的内侍头衔是“中官”,是内侍的一种官职。
而到了洪熙帝时,加强了那些在外地镇守内侍的权威,将“中官”提升为“太监”,变成了镇守太监。
像“中官”一样,“太监”其实是内侍的一种官职,而且是高级官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太监”被人们泛指为内侍。
其实,只有内侍中的那些位高权重者,才会获得“太监”的官职,例如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等等。
马骐到任后,由于代表天子镇守,故而行事无忌,欺压百姓,搜刮民财,作威作福,黄福屡次裁抑。
面对黄福的压制,马骐自然不服,随即向永乐帝诬告黄福在交趾笼络民心,拥兵自重,妄图谋反,使得永乐帝派人来查,结果发现并无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值得玩味的是,马骐并没有诬告而获罪,只是被永乐帝派人来斥责了一通,自此马骐显得更加肆无忌惮。
洪熙帝继位后,马骐再度密奏黄福在交趾收买人心,手握重兵,使得交趾民众只识黄福而不知天子。
交趾本就是新并入大明版图的地方,故而洪熙帝对其尤为重视,查实黄福在交趾果然向马骐所说的那样名望甚高后,决定将黄福调回京城。
毕竟,黄福在交趾为官十九年,交趾大小官员基本上出自他的门下,长此以往,对朝廷对交趾的掌控并不利,故而黄福要动一下位子,派荣昌伯陈智前去接替,以加强朝廷对交趾的掌控。
黄福离任时,交趾民众号泣相扶送别,足见其在当地威望之高。
据传,当洪熙帝听到这个消息后眉头微微皱着,对于天子来说,一名封疆大吏拥有甚高民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稳定地方,同时也能对抗朝廷。
不过,洪熙帝对黄福并不薄,兼管詹事府,辅助太子,也算是委以重任。
“陛下,交趾镇守中官马骐生性贪婪,臣担心长此以往会酿出祸端,肯定陛下裁撤交趾镇守中官。”向洪熙帝述职后,黄福一躬身,神情严肃地高声启奏。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摇了摇头,各地的镇守中官不仅是皇帝的耳目,而且还要抑制当地官员的权力,与其相互制约。
即使勇武悍勇的永乐帝都担心无法统御臣下,故而派出镇守中官,更何况性格温善的洪熙帝,更是要以镇守中官来制约地方官员。
这是一场君权与相权的较量,洪熙帝既然把内侍王安派往甘肃担任镇守太监,比镇守中官提高了一级,明显是加强对军政要地的控制。
或许马骐真的像黄福说的那样贪婪,可是马骐归根结底是皇帝的眼线,依附皇帝,忠于皇帝,皇帝大不了派人斥责而已,岂会裁撤交趾镇守中官?
“爱卿边疆为官辛苦,先好好地歇上一歇,其他事情以后再议。”果然,洪熙帝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把这个问题给回避了。
“谢陛下。”黄福岂会听不出来洪熙帝的用意,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苦笑,向洪熙帝躬身道谢,他已经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至于结果如何,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黄大人请留步!”退朝后,承天门前,李云天快走几步,喊住了与几名大臣谈笑的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