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天天文学小说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五百七十八章 并

五百七十八章 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灵渠。一旦将灵渠扩大,整个岭南与江南会联成一线,其意义远超过三门渠。”郑朗道。现在对岭南根本不重视,想开发岭南,必须朝中各大佬支持,所以郑朗一次次的灌输,唤醒大家重视的意识。

赵祯听着两人对话,忽然说道:“回城,诸卿于崇政殿议事。”

今天看到的种种,对他冲击力太大了,不仅是两府大佬,也要群臣回去一道商议。而且设在崇政殿,可见他心中的慎重程度。

上了玉辂,心中忽然冒出一抹冷汗,还好,还好,郑朗对宋朝忠心耿耿,设法从契丹逃了回来。否则让契丹人收买,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又说道:“郑卿,让你那个学生也进殿议事。”

“喏。”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返回京师。

分尊卑坐下,赵祉看着居末的时恒说道:“时卿,你坐于你先生之侧。”

时恒紧张地看着郑朗,这不能坐,郑朗的下面是什么人?庞籍、高若讷,那一个人都能将自己活活踩死了。郑朗示意太监,搬来一个凳子,挪到郑朗身后,不算是正规的座位,与主次不相干了。这才让时恒坐下。

赵祯没有坐,走来走去,忽然问:“郑卿,何时才能推广实用?”

“臣不知,不过格物学要推广,如今多是我在指导,时恒主手操作,人手太少。”

“可以设一监。”

“陛下,不用,请让臣奏一件事。”

“奏来。”

“在臣奏事之前,先请陛下观一样东西。”

“何物?”

郑朗手一招,招来一个西府的小官僚,在他耳边低语几句,这名小官出去。过了一会儿,在他带领下,让兵士抬来几具盔甲,标准的宋朝步人甲。很重的,一具盔甲重量是后来的四十余斤。

禁兵将盔甲放在大殿中退下,郑朗说道:“这是臣挑选的一些盔甲,你们看,厚度可有问题。”

招来几个武将,让他们看。并且让他们掂了掂重量。几个武将点点头说:“没有问题。”

郑朗又冲一个太监招手,让他过来,从外面禁兵手中拿来一把大刀,对这个太监说道:“麻烦你用力往下砍。”

太监不知郑朗何意,听从吩咐地用力往盔甲上砍。大刀下去,这个太监也没有多大力气,但就象切豆腐一样,盔甲被砍穿。君臣一起色变。

宋朝冶炼技术比以前发达,但这不是钢。而多半是铁。因此在铁水下来后,还要经过一道程序,经过炭炉煅烧,在鼓风机与高温作用下,炭变成氧化炭,使铁中的氧化铁还原,释放氧气,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化学过程。再经冷水一浸。杂质排除在铁的表面,经铁锤用力的敲打,铁更精纯。所以古代的百炼钢就是这样产生的。

铁水下来,制成盔甲,敲打一百次那不可能,但往往要敲打数次,除去杂质,这才煅造盔甲。原理古人说不出。但经过数千年的摸索,有一套完善的实用技术。

若是盔甲制工精良,一个大力士用刀也劈不穿,这很好地保护兵士的安全。实际不可能有那么多优良的盔甲,但最少能经过得起普通的刀剑砍上数次。若象殿中这具盔甲,那何必花重金打造盔甲?一具盔甲得多少钱?仅四十贯。这个钱用得还有何意义,不如让兵士穿上棉衣。还能挡一挡,又没有盔甲那么沉重。费用仅是几百文!

但不会那么严重,这几具盔甲是郑朗反复挑选出来的极品。

之所以如此,是一些工匠与官吏勾结,为了节约成本,好将钱省下来装进自己腰包,于是不经锤炼,便打造出盔甲。外表看起来,厚度有了,重量有了,铠叶具全,一样不少,实际是用大量杂质铁打造的,所以刀用力往上一砍,就象削豆腐一样。

可不管怎么说,若上了战场,那个兵士穿了这样的盔甲,会很悲催的。还不如不穿呢,象王吉那样,将兵人甲一脱,凭借灵活的身手杀敌,至少没有重量拖累自己,生命安全还能得到部分保障。

庞籍低下头不作声。

这似乎是郑朗的一个特点,将宋朝不好的事物,逐一放大,给皇上看。宋朝眼下还没有败坏到这地步,但又不知道郑朗做得对与不对。至少与欧阳修这些人相比,郑朗做事十分理智。

赵祯走下来,看着这些盔甲,科学道理他不懂,但盔甲的制作过程,他能明白,当太监一刀下去时,他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手掂了掂说:“朕很失望,这几具盔甲出现那个作监,那人之手?”

郑朗说道:“陛下,不用动怒,想想仓粮。”

赵祯蔫了。

郑朗又说道:“故臣有奏,我朝成立之初,制造军器有军器作坊、弓弩院、诸务诸季料籍,虽无明文规定,但多属胄部掌管,胄部又归盐铁部掌管,盐铁又归三司掌管。”

张方平脸成了苦瓜,想说,郑行知,不是这情况啊。

郑朗瞅了他一眼,事实与三司关联不大,这正是郑朗今天要说的,又道:“可归属一直没有真正明确定落,直到先帝才隐隐成形。陕西战争开始,因为需要大量兵器,陛下先后让杨偕、姚仲孙、李用、曹琮钗制置军器司,林潍、方偕、岑守素同勾管,这乃是临时性的机构。太祖时对兵器很重视,多次亲视,所以器精,于扬州平李重进叛乱时,设治所,制弓弩,制作精妙,后来远不及之,时过七八十余载,而胶漆臣听闻仍不脱。”

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宋朝技术在发展,并且发展得很快,可开国时的武器却比后来精妙,不得不让人深思。郑朗继续说道:“太祖时,分作坊为南北,别置弓弩院,先帝时又置弓弩造箭院,又设广备攻城作,军器所,斩马刀局,万全指挥,除了京城的诸作外,又于诸州设作,陛下还将某些州府的大作升格为都作院。一分再分,本意是好的,可以细化,便于管理,技术提高。然而分得越多,胄案掌控力度越弱,且有的大都作院,几乎与盐铁部平起平座,根本就不听胄案调动。管理看似方便,实乃混沌不明,下面官吏看到这些情况,不免会有混水摸鱼的事产生。臣在前线指挥军队作战时,多有弓箭、弩、盔甲、兵器不合格者,造成兵士时有意外伤亡。因此,臣想进谏,将这些军器作合而为一,成立一个新监,名曰军器械,专门掌管全国的兵器生产研发情况,包括臣试验的那种新型火药。更利于调动,也减少了贪墨可能性。”

实际各部门一分再分,层层权力重叠,正是宋朝特有的产物。

在宋朝象王莽、杨坚那样权臣替代国家的现象不可能了,然而造成诸多弊端。这不属于冗官冗兵的范畴,而属于冗政的范畴。郑朗的做法,是在矫正,不必要的重叠架空,将它们一一收拢,减少冗政的蔓延。

牵动的利益不大,但会造成一些麻烦,郑朗忍了好久,才借今天的机会将它说出,又说道:“另外臣推荐曾公亮兼知军器械,至于臣的学生,让他跟着曾公亮后面做一些事,或者抽空前去太学传授,或者研发,或者指导工匠。”

曾公亮终于明白郑朗那天说的话,这个好啊,能将郑朗这个学生放在身边,可以询问这个格物学的学问。经过硫酸之后,曾公亮显然对这种新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站起来说道:“陛下,臣愿意担任此职。”

赵祯看了看殿中大臣,这些大臣们也在思考,不是很尊贵的职务,而且亲眼所见,这些武器威力太大,也要朝廷掌控,而不是放在郑朗家中瞎捣鼓,很多大臣说道:“此乃良策也。”

“既然诸卿都认可,朕准此奏。曾卿,草诏。”赵祯说道。不过今天他兴趣很高,与群臣尽欢而散,也许他脑海里在想着与西夏等敌人交战的时候,一个个小瓶子扔出去的场面。

诸臣散去,郑朗将曾公亮喊来,说道:“若要研发,必须在城外偏僻所在,设立一作,这些物事太过危险。”

“行知,放心,我知道了。”曾公亮答道。不用郑朗说,也得要小心哪,这些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利器。

郑朗又说道:“还有我这个学生,喜欢钻研格物,不大懂世务,请乐正兄多担待些。”

“无妨,”曾公亮大笑。不懂世务有什么关系,郑朗这个学生用得好,可是一个宝贝。

郑朗走出皇宫,太空蔚蓝一片,太阳亮得刺眼,天气很热了,郑朗心中却是十分欣慰,这粒种子终于开始破出泥巴,开始成长起来。然后又去了郊外,在哪里还有一件事要安排。特务营!与格物无关,而是南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