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谁是八尾猫
慕轩当然不会认为这只是李东阳闲来无事请请客,这里面肯定有事,到那里一瞧,果然,谢迁、刘健、程敏政、王华他们都在,另外还有一个六十多岁、须发斑白的老者,慕轩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心说:这老头子倒真是心急,果然来了
慕轩没猜错,这个花甲老者当然就是太子少保积阶资政大夫周洪谟,李东阳非常巧妙的将慕轩的话传到了他的耳中,老头子一听就火了,拉着李东阳要找慕轩这个毛头论,谢迁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就都跑来看热闹了ig,彩虹i.
慕轩对这个老头子执礼甚恭,老头子的神情就没有一开始那么激愤,只是直截了当问慕轩:“老朽听闻阁下言道:‘圣人之学,难道不是有容乃大?欲修内治,为何不从富民开始?想攘外侮,岂能抛却强国之策’以我大明今日现状而论,不知阁下有何见教?”
谢迁他们几个面面相觑,心想这个题目太大了点,让人从何说起啊?
之后,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集中在慕轩身上,想听听这个年轻人有何高论
慕轩的神情毫无惊怪之色,微微一笑,不答反问:“箐斋先生认为王通此人如何?”
慕轩所说的王通,是隋朝末年山西的一位私人教育家,是初唐诗人王绩的哥哥,也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爷爷,据说在隋文帝时期,王通曾经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但没有受到重用,后来虽然得到同乡薛道衡的推荐,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之职,但还是弃官归乡,以著书讲学为业,他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作《王氏六经也称《续六经》,他门人众多,尤以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一时俊彦,甚至有人说唐初名臣房玄龄、魏征、李靖也都是他的弟子,他死后,门弟子私谥之为“文中子”——不过后世对此存在争议,不少人认为这个王通好自求名,华而不实,是个欺世盗名之辈,房玄龄等人根本不是他的弟子,但也有人对他评价非常之高,认为他是开创唐初繁盛气象的灵魂级人物ishu.
无论褒贬如何,在慕轩看来,至少这个王通的思想之中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他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都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只是,慕轩有些想当然了,以为这样的人物在坐的各位一定了如指掌,所以只说其名而忘了说朝代,结果闹了个乌龙事件——历史上“王通”这个名字相当普通,南朝陈、隋、元的史书上都出现过它,而李东阳他们听到这个名字第一个想到的是当朝的成山侯王通,这个王通,景泰三年就去世了,目前的成山侯是他的孙子王镛,成山侯王通当年与交趾作战不利,遭到群臣弹劾,被夺券抄家,之后在土木之变中守京城、御也先有功,再受朝廷恩宠,为什么方先生要说这个人呢,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么?
周洪谟毕竟熟读书史,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这个年轻人必定说的是隋末大儒王通,略略沉吟,说:“王仲淹家学渊源深厚,对于儒学确有独到见解,不过‘王孔子’之名有些言过其实了”“仲淹”就是王通的字,王通当年被称为“王孔子”,历代以来很多读书人嗤之以鼻,都认为这是他粉饰自己的“罪证”之一
李东阳他们才恍然明白方先生说的是哪个王通,却听慕轩说:“文中子公纵有万般不是,但其所主张的仁政于民有利,三教合一之说显示着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唐之繁盛未必全是他的功劳,但其中一定有他的影响,纵然后世对他众说纷纭,莫辨妍媸,但无碍他的功绩,比起那些明知对百姓有利却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迂腐之人,文中子公高大伟岸得多矣”
李东阳他们相顾骇然,方先生这话分明是指桑骂槐,当着和尚骂秃子嘛,也太**裸了
周洪谟居然没有生气的意思,看着慕轩,忽然呵呵一笑,说:“原来你这个年轻人对王仲淹非常钦服,那你可说得清王仲淹究竟有何德何能,能得你如此推崇?”
李东阳他们都看着慕轩,想听听他有何惊世之言,谁知慕轩老老实实地摇头,说:“慕轩说不清”
谢迁、程敏政都觉得很是泄气,你说不清还这么推崇他?
但李东阳、刘健、王华三个的神情却相当令人玩味,看样子,他们仨都觉得慕轩这话之后肯定另有下文
果然,慕轩说:“慕轩虽然无法说清文中子公的德能,不过慕轩曾经听过一件轶事,或许可以从中得窥一二,不知箐斋先生可愿一听?”
这个时候你要讲故事?谢迁他们有些发傻,你当我们都是三岁小孩子么?
周洪谟却毫不惊怪,点点头,说:“愿闻其详”
慕轩清清嗓子,说:“据说佛祖曾经说过,世间但有七窍者皆可修炼成仙,猫自然也想修炼成仙,而修炼中的猫每过二十年就能多长出一条尾巴,如果它能拥有九条尾巴,它就功德圆满了可是,每次当尾巴长到第八条的时候,它就必须去满足一个俗世之人的愿望,而一旦它为这个人实现一个愿望,就会消失掉一条尾巴,那样的话,它就不可能拥有第九条尾巴了于是,八尾猫就在这样的循环中周而复始,却始终不改初衷,而它的尾巴也始终没有突破八尾之数就这样,八尾猫已经不知道活了多少年,也不知道帮多少人达成过愿望,它也曾经向佛祖抱怨——这样下去如何才能修炼得道?佛祖却始终只是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