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天天文学小说 > 宦海无声 > 第五十六章 运筹帷幄(1)

第五十六章 运筹帷幄(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五十六章 运筹帷幄(1)

当天晚上,刘志华主持召开区委会,专题研究对赵德立和董桂花的处理问题。

“赵德立和董桂花身为乡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在烟叶收购高峰期,擅离岗位,我认为,必须要严肃处理,张区长,你是主管烟叶收购的,联系烟草站,你说说怎么处理?”

刘志华不问分管干部和联系玉林乡政府的徐少杰,转而问张世奎,众人都明白其中的意思,徐少杰两眼平视前方,没有什么反应。

“赵德立和董桂花是老同志了,对基层工作熟悉,玉林乡是区里的烟叶种植和收购重点地方,需要24小时值守的,这样的关键时刻,他们擅离值守,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认为要严肃处理,一是撤销他们乡党委书记和乡长职务,二是区委通报批评,警醒其他的干部职工,三是区委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赵德立和董桂花在大会上做出检讨。”

“嗯,张区长说的很有道理,赵德立和董桂花都是老同志、老党员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掉链子,太不应该了,我同意这个处理意见,今天开会,专题研究这件事情,也是提醒我们的班子成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洁身自好,要审时度势,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时刻不要忘了本质工作,该说什么话,该做哪些事情,要心里有数,不要忘了自己是班子成员,更不要忘了自己是共产党员。”

刘志华少有的没有说脏话,说出来的话颇有水平。

“我对赵德立同志和董桂花同志的处理有不同意见。”

徐少杰说出来的话,让会议室里异常安静,刘志华眯着眼睛看着徐少杰,可徐少杰根本没有看他。

“各位领导,你们如果能够坚持24小时上班,我就同意会议研究的处理意见,刘书记说的很好,我们都是玉都区的区委委员,是共产党员,我们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市烟草公司的负责人到玉林乡烟叶收购点去检查工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星期天,还有,我询问过烟叶收购员老黄,赵德立和董桂花是专门给老黄说及了离开一天时间的事情,有这样确凿的事实,我们不去做详细的调查,就贸然提出对下面同志的处理意见,我不知道这样做,算是什么事情,我们怎么做到实事求是的,还有,我们天天都要睡觉,提出24小时值守的目标,我自信做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人都知道,还有,究竟需要不需要24小时值守,半夜谁来卖烟,当然,赵德立和董桂花没有安排好一些事情,是有失误的,我是驻玉林乡的区委领导,要做检查,我来做,追究责任首先从领导开始。”

没有人说话,刘志华很想直接拍板,可是他有顾虑,徐少杰已经将事情调查得很清楚了,相关的证据一定也有了,强行处分,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以前这么做没有关系,现在不行,谁知道徐少杰背后是什么人。

“既然意见不能统一,那就下次会议研究吧。”

“张区长,那玉林乡的烟叶收购点的工作,就麻烦您做出指示了,我是没有办法的。”

“徐书记,话不能这么说,可以明天继续开会研究啊。”

“张区长,我这个人年轻,爽快,要是明天还是不能够统一意见,该怎么办?”

会场里面死一般的寂静,徐少杰已经公开叫板了。

“算了,这件事情交给孙书记处理,散会。”

又是突然散会,孙健波想着找到刘志华请示,却怎么也找不到,面对着徐少杰的询问,他无法推脱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他接不起,第二天一大早,赵德立和董桂花回到了玉林乡政府,毫发无损。

徐少杰并不高兴,刘志华长期一言堂,家长式作风,做事情的时候,凭着自身的感觉,没有注意细节,可刘志华担任了多年的领导,绝不会在一个地方跌倒多次的,下次如果出现什么事情,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了,如果刘志华做好了准备,自己还是有些难以招架的,毕竟刘志华是区委书记,自己只是副书记,从目前的形势看,班子成员基本上是偏向于刘志华的,张世奎和孙健波是主要力量,其余的班子成员,遇见事情,不会表态,自己长期这样孤军奋战,难以有好的结果。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

刘沐没有辜负徐少杰的期望。

徐少杰在区委会上面为他正名,不点名训斥了花冠村的书记余福贵,这件事情传开之后,刘沐万分感慨,看来这位年轻的区委副书记,是坚决不会屈服和低头的,如今,花冠村的余福贵,基本上是不和刘沐见面的,刘沐当然不会在乎这些事情,他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做。10月是烟叶收购的高峰,按照规律,余福贵会在这个时候行动,大部分的农户烟叶都晾晒好了,准备要去卖了。余福贵的行动,必须要提前,到各家各户去强买强卖,收集到足够的烟叶之后,到烟草站交易。

余福贵很狂妄,做这样的事情,根本不知道避讳,也许是多年来习惯了,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也没有谁说三道四的,更没有谁敢举报,区委书记是护着他余福贵的,谁敢说话,就是到市里去了,刘志华照样能够摆平。所以,余福贵的行动是半公开的,一些有求于余福贵的农户,还有一些势弱的农户,就是余福贵的目标,余福贵不会首先掏钱,嘴上定下了烟叶的级别,一般都是要压下两到三个级别,然后就是过秤,记下数字,卖掉之后,兑现现金。如今的烟叶收购,资金不是很活套,常常拿着一把烟条子,普通农户,要好长时间才能够拿到钱,有的甚至拖到一年时间以上,于是,被逼无奈的农户,有些以烟条子上面8成甚至是7成的数目抛售,这中间又出现了一个利益黑洞。农民一年辛辛苦苦,种下的烟叶就这样不断的被打折扣,利润流入了其他人的口袋里。

刘沐牢牢记住了这些农户的名字,他的笔记本上面,全部是名单,以及相应的数字,数字不可能准确,只能是估计数字,刘沐在基层多年,知道农民捆烟的习惯,一捆烟的斤两大致是差不多的,做这样的事情必须要保密,不能够打草惊蛇。眼看着余福贵家里的烟叶越来越多,刘沐知道,交易的时间要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