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皱皱鼻子抹着肚子说道:“那咱们就好好吃,这小家伙好乖的,一路上颠簸折腾他都好好的,乖乖的,动都不怎么动。”
“那是!你不看看他是谁的儿子?没有优良基因怎么给咱当儿子?”顾海平一脸的自豪。
“呵呵,你呀!我还没说你胖,你就喘上了?”山丹拍了顾海平一把说道。
休息一天后,山丹的身体状况好了很多,两人便合计买炉灶开火做饭,食堂的饭菜实在太贵了,两人一餐的伙食费就要十几块,还舍不得买大肉大菜的,只是平常菜和几个馒头就不得了的价钱。
两人到卖石油液化气的摊点,买了一罐液化气、一个单头的煤气灶,以及锅碗瓢盆,开始了异地他乡的生存。
永城的工资水平是全国省市城市偏低的,但物价水平却是排名前几位,一斤青菜就要几块钱,山丹傻眼了,家乡虽然水果蔬菜不够丰富,但一斤青菜不过也是几毛钱,呼市的青菜也就几毛、一块钱而已。永城的生菜都卖到了3块钱一斤。
不过,南方人和北方人做事的方式真是天壤之别。
当山丹走到附近的菜市时,发现菜市不大,但品种齐全,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油盐酱醋、各种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日用杂货等等应有尽有,买菜的大多是大叔大妈级,卖菜的用当地话大声吆喝招揽着生意,山丹一丁点儿听不懂。
进入菜市,她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每一个买猪肉的摊贩都把猪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肉块,不同部位不同价格,甚至二两都有人卖。鸭子啊、鸡啊都是砍开几瓣卖,各种蔬菜都已拣摘好了,干干净净。
完全不像家乡的卖菜卖肉的方式,家乡卖菜绝不会拣摘干净,并且大家买菜也绝不会一斤半斤的买,大都是一次买几斤。猪肉和牛羊肉都是一大块摆好,要哪里切哪里下来,三斤五斤十斤八斤的买,哪里有半斤六两的买?如果在家乡这样买东西,卖家早就急眼了,他们看不起斤斤计较的买家,看不起抠抠搜搜的人。做人就是要豪爽大气不拘小节,往往过称给钱都是拿大舍小,绝不几分几毛的计较。
山丹走到一个卖菜摊前,她看到既像黄瓜又不像黄瓜的东西整齐地码在一起,便问摊主:“这是什么瓜?”
摊主是一个中年妇女,她努力用普通话回答:“王瓜。”
“王瓜?这不是黄瓜?”山丹狐疑地反问。
“四(是)王瓜啊,两块五一斤。好好七(吃)的。”妇女强调道。
“那我要一斤吧,怎么吃啊?可以炒肉吗?”山丹问道。
“得!得!”妇女麻利地称斤递菜找钱,动作十分娴熟。
然后,山丹来到卖肉的摊前,摊主问:“阿姨,要多少?要哪里?”
山丹有点诧异地想:我哪里有那么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做阿姨?她没有搭理他快步走了过去。
来到一个看似精干但也人到中年的女人摊前,山丹还没开口,又听到同样的话:“阿姨,要什么,要多少?”
“哎,你们这里的人不管年龄都叫人阿姨啊?还是我老到可以做你们的阿姨了?”山丹疑惑地问卖肉的真正的阿姨。
“哦!姑凉(娘)你误会了,我们是把年轻的女银(人)都叫阿姨的,年龄大一点的叫阿婆的。你一定不是我们这里银(人)啦!没关系啦,你不愿意银(人)家就不叫你啦。”卖肉的阿姨解释完,山丹觉得特好笑。这里人的文化水平看来有待提高,阿姨是什么称呼?怎么可以用来称呼年轻女性?
“哦?这样啊?我要半斤瘦肉。”山丹不由得笑起来。
“哪里的瘦肉?里脊肉还是梅头肉还是腱子肉?”卖肉的阿姨问道。
“啊?”山丹被问懵了!在家乡吃了那么多年肉,都没有听说肉可以分这么多不同种类,家乡的大锅炖肉哪里分得这么仔细?
“我要炒菜,哪一种好一些?”山丹回过神反问道。
“那就是梅头肉,肥瘦适中,嫩,好吃。”卖肉的阿姨看着愣怔的山丹说道。
在这里,山丹感觉到北方人的粗糙、大气、豪爽和南方人的精细、周道、贴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