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天天文学小说 > 日月永在 > 第四百三十章:剑南春

第四百三十章:剑南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儿子惦记老子的家产,天经地义。

老头也没打算说都攥在自己手里,分肯定是要拿出来分的,不过李三这番话却说的他很是动容。

分账容易,但分完之后,保不齐穷一辈子的三个娃把持不住,万一进城染了黄赌,百十来两银子怕就成了一梦黄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进城可还得买房呢。”

这时候,李三又添了一把火:“眼下成都城里的房价可不便宜,您要一家伙着住,那也要买个五六间,分家住,更不得了。”

说完,还捅咕了身旁的李二宝两下,示意后者帮个腔。

李二宝回过神,明白了李三的意思,忙不迭的点头:“是啊大爷,三哥说的对,这酿酒可以搞,不难学,我这打小就进城给人做工,这么些年,从头到尾可都学会了,我来教大家,保准学的快。

眼下粮价便宜,酒坊的效益还不错,而且您想,这时候整个成都府退了几百万亩的耕地,可是大几千万两银子撒了出去,家家户户都有了钱,兜里一有钱,可不就下个馆子、逛个窑子,这酒水还愁卖不出去?

粮价低、酒价涨,要发财的。”

俩人一唱一和,别说老头了,三个儿子这会都动了心。

细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

虽然李三等人只是一群没什么文化的农民,不懂啥叫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但并不妨碍他们仍然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商机。

朝廷这次为四川退耕的事,准备了上亿两退耕银,制造了几十万脱产拆迁户,这群人一起消费,但四川地界流通的市场货物和储备数量却不能提供有力支持,就会造成需求大于供给,如此一来,通货膨胀现象那是势必会出现的。

但通货膨胀并不全然是浅显的坏处。

更不要认为一旦通货膨胀,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在退耕之事定下来之后,前文就提到过,严震直向朱允炆提过要为此预留储备粮一千五百万石。

为的,就是预防四川的通货膨胀现象。

虽然粮食不能提供所有的需求供给,但粮食是基础物价的红线。

其余的,无非就是生活中的其他所需物资,譬如果蔬、肉食、盐油酱醋、木柴煤炭等物。

这些东西会有一段时间的暴涨,不过朱允炆跟内阁也都做好了准备。

这事亦有提及。

最多无非是一个建文十二年,等到转过年势必又会回落。

而有储备粮的支持,四川的百姓实际上不会受到多大的冲击,因为不膨胀的时候他们日常生活中也不会买肉、买水果等食品。过冬也不会烧木炭取暖这般奢侈。

无非就是做饭的时候,少放些盐巴、酱醋等作料。

等到自贡的盐井扩产,释放出来的脱产群体如李三等人一般,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家庭作坊、集群作坊后,这些所有的生活物价就会回到之前的价位,甚至更低。

所以阶段性的通货膨胀,简单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一种利好、一次风口。

比如,现代社会中每次大规模拆迁都会使得搬家公司的费用上涨、房屋租赁金上涨,而最离谱的,就是连夜场小姐姐的小费都跟着上涨。

等到生活物价平抑下来,服务产业就会紧随其后的发展壮大,至于服务产业的价格上涨,跟老百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对大明时期的百姓来说,像逛青楼、听戏曲这种服务业,什么时候成为评定生活质量的一项指标了。

李三是铁了心要搞自营业,想赚钱发财,而他的一番侃侃而谈,也让村长老头颇为动心。

加上李二宝在一旁的帮衬配合,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而有了村长老头的加入,说服全村人一起集资兴厂、大办酒坊的想法就很容易实现了。

村民乡亲们多没文化主见,有村长的带头,加上李三、李二宝巧舌如簧的鼓动,加上对进城后未知的生活抗拒,大家伙还是愿意留在几十年的村子里生活。

于是,建造李家酿酒坊的事业就此提上日程。

“那咱们字号叫什么名字?”

在采买回来的一大堆工具设备前,李二宝一边安装,一边向不远处忙活的李三问道:“要不,就叫李家酒?”

取名字这么文雅、高难度的任务,李三的文化水平哪里回答的上来,只好把这事推给村长来拿主意。

老头也不行,好在村里有一个读过书的酸文人,虽说没考上功名吧,但肚子里的墨水还算有一点。

“要不叫蜀都酒?”

“这名字城里已经有酒坊起过了。”

这下可难住了读书人,他念叨着:“咱们巴蜀大地,有啥出名的?”

“熊猫,皇帝老子给起的名字。”李二宝念叨了一句。

读书人就迟疑道:“那叫熊猫酒?也不好听啊,什么蛇酒、虎鞭酒等好理解,咱这熊猫酒要让不知道的人听了,还以为是把熊猫泡酒缸里酿出来的呢。”

“那还有啥出名的啊。”

李三在旁边嚷嚷:“咱们四川有名气的,无非就是那几个,刘备刘皇叔,武侯诸葛孔明,李白的蜀道难。”

“大耳朵酒、卧龙酒、蜀道酒?”

读书人嘀咕一通,一点都不满意,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诶,咱们四川,几千年来可是有不少雄关那也是天下闻名啊。”

欲入西川,由北自南真可谓雄关天堑不少。

“哪个雄关最有名气?”

“剑阁。”

老头在一旁帮了句腔:“自古破剑阁方可入蜀中,这话是城里说书先生讲的。”

“那就叫剑阁酒。”

村长的大儿子在旁边插了一句嘴,一个名字念叨了半天,他都急了。

读书人来了灵感。

“剑阁酒不好听,咱们成都在剑阁之南,依我说,不如叫剑南酒。”

剑南、贱男?

喝这酒的男人犯贱不成?亦或者说这酒贱?

这不影响销量嘛。

村长拉了脸:“不行,此名有伤大雅。”

“那要不,就把酒字给去掉,咱们卖的本身就是酒,没必要还在加上一个酒字反倒显得刻意了些,就好比人家江南那女儿红,也没说在最后加上个酒字。”

读书人想着:“时下是秋天,剑南秋如何?”

“秋为凋零之季、草枯叶落,不吉利。”

读书人一拍大腿:“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万物生长,谕示生生不息,不如就叫剑南春,也盼一个好彩头,预祝咱们村里的酒,能向天地自然生长那般,可以越卖越好。”

剑南春?

大家伙咂摸一番,都觉得此名不错,纷纷点头。

“好名字,那就如此定下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